衡水商会
时间日期:设为首页  |   加入收藏
衡达天下  商通四海
家乡今昔详情页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家乡今昔 >家乡今昔详情页

董仲舒的历史评价

来源:衡水商会  上传时间:2014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:

   董仲舒的历史评价

   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 儒家文化 ,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,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。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《春秋繁露》一书中。

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。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,不仅创造了万物,也创造了人。因此,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,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,哀乐之心 

人与天是相合的。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,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,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。

  董仲舒认为,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。天意要大一统的,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。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,大臣受命于国君。家庭关系上,儿子受命于父亲,妻子受命于丈夫,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,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,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,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、合理化,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。

  董仲舒利的阴阳五行学说,用阴阳的流转,与四时相配合,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。而且突出土居中央,为五行之主的地位,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,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,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。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

  他认为是源出于天的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是永远不变的。那么,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?为此,他提出了谴告改制之说。他认为统治者为政有过失,天就出现灾害,以表示谴责与警告。如果还不知悔改,就出现怪异来惊骇。若是还不知畏惧,于是大祸就临头了。

  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,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。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,达到知天的目的。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,才能达到对天意、天道的了解。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模式,达到天人合一。他还认为通过祭祀能与神相沟通,使之能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,这样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。这种认识论达到了神秘的程度。

  在人性论上,董仲舒异于孟子的性善论,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,而是主张性三品说。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,性是天生的质朴,虽可以为善,但并非就是善,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,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。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。他着重教化,并提出防欲。

  董仲舒的思想,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,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,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。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,又是著名的经学家。

  史籍记载

  董仲舒喜欢谈论神秘莫测之事,善为灾异之说。元光五年(公元前130年)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,董仲舒推说其意,写成《灾异之记》草稿,尚未上书皇帝。主父偃私见其稿,因为嫉妒董仲舒,所以将《灾异之记》草稿偷窃出来上奏朝廷。汉武帝将它交与朝中诸儒审阅。因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,汉武帝一怒之下,把董仲舒打下了大狱,虽然后来汉武帝看重他是著名的经学大师,又下诏赦免其罪,复为中大夫,让吾丘寿王向他学习《春秋》公羊学,但是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灾异。

经典名句

  道源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

  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妇纲。

史书记载

  《董子祠堂记》

  《史记·汉书传》

 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 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

  《新论·本造》

  《太平御览

【房培庆辑】

首页    /   本会介绍    /   商会动态    /   要闻简讯    /   衡商风采    /   商界论道    /   企业之窗    /   活动剪影

版权所有: 石家庄衡水商会 All Copyright Reserved 地址:石家庄市翟营大街9号中铁大厦A座7楼 邮编:050031
电话:0311-87186229 手机:13933171040(孙主任) 邮箱:hengshuishanghu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