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水商会
时间日期:设为首页  |   加入收藏
衡达天下  商通四海
家乡今昔详情页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家乡今昔 >家乡今昔详情页

董仲舒故里考证

来源:衡水商会  上传时间:2014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:

董仲舒故里考证

 关于董仲舒的故里,最早记载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一书,称: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董仲舒存世之际,既有广川国,又有广川县。司马迁所说的广川是指广川国,还是广川县呢?东汉史学家斑彪在论《史记》时称,司马迁说指应为广川县,并非广川王国。即董仲舒为广川县人。明代嘉靖《枣强县志》载:汉世,枣强广川,离合废置,本为一也。据考,其疆域大致包括今枣强县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。古汉之广川为今之枣强。董仲舒故里为今枣强县旧县村处,依据如下:

  1、近年来在旧县村发现董氏宗祠石刻门楣及其清代拓片,标记祥符 丑重修字样。即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,(公元1013年),重修即表示此前这里就存有:董氏宗祠。宗祠即家庙,乃族人祭祀先祖之所。

  2、明《冀州志》载:旧县村西有一座四名寺,当地俗称西大寺。前身为董子当年讲学之所,河间国献王刘德所建。该寺毁于清代末,遗址尚存,凸出地面。遍地瓦砾。村民在此挖出陶制灯台,上写秉烛课徒,诲人不倦。为董仲舒当年讲学所用之物。

 3、董仲舒举家徙长安。故里董氏日渐徙亡。其故居董氏宗祠毁,后人于原址建董子祠。明代万历三十六年(公元1608年)重修,并雕董仲舒坐姿石像(高约2米)一尊奉于内,后祠宇毁,石像仍存。1982年被定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87年重修董子祠于原址,以保护石像。关于董仲舒石像置于后旧县村还有一段传说,称当年在西山雕刻石像完毕后,要运往董故庄村安放,但运至旧县村忽重不可举,遂置之而去

     对此,有人提出异议,董仲舒出生于董故庄村,怎能将其石像弃之他村。董故庄村距旧县二三里。

  4、《世说新语》记载:董仲舒有一个儿子名符起,被误为不孝而赶出家门,投奔于距旧县村四五里路的董仲舒好友王善有。董符起将王善有老人送终后,继续生活在此村。明《枣强县志》载,有王善有此人,但无生平文字。因善有音同寿,后此村改名王寿。后来演变为前王寿,后王寿二村。现两村95%为董姓。古时,前后王寿及周边的苏谷,朴庄等同宗董氏,聚于旧县村的董氏宗祠前祭祖,近代依然。王寿村至今藏有清代重修族谱,序称董仲舒为太始祖。

  对于说董故庄小学所占的三亩地就是董仲舒老家之说,早有异议。这一带唐宋时期的村落,尽淤埋于地下。西汉时代董故庄也难以存于地面。西汉旧县村曾为县治所,曾历500年未变。至今地面凸出,瓦砾遍地。 怀疑旧县村与董故庄村本为一村,从旧县村分离而出。但在何年代?至今尚未发现证据。

  5、今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以北500米处,又一村策村,村民多为董姓,村民说自己是董仲舒的后裔。策村东南约250米处,有一座古冢,村民称为策冢。这就是董仲舒的墓冢。专家解释说,这是因为董仲舒曾进呈天人三策有功于汉,为铭记先人功绩,遂一直为名。[房培庆辑]

【上一篇】:董仲舒的教育思想
【下一篇】:景县广川镇董子文化园
首页    /   本会介绍    /   商会动态    /   要闻简讯    /   衡商风采    /   商界论道    /   企业之窗    /   活动剪影

版权所有: 石家庄衡水商会 All Copyright Reserved 地址:石家庄市翟营大街9号中铁大厦A座7楼 邮编:050031
电话:0311-87186229 手机:13933171040(孙主任) 邮箱:hengshuishanghui@163.com